玻璃加工刀具因需應對脆性材料的高硬度、低韌性特性,其刃口精度與鋒利度直接影響加工質量。利用刀具磨床對玻璃加工刀具進行修磨時,需結合刀具材質與磨削工藝的特殊性,采用針對性技術手段以保證修磨效果。
玻璃加工刀具多采用金剛石或立方氮化硼材質,修磨的核心在于保持刃口微觀完整性。刀具磨床的砂輪選擇需匹配刀具材料特性:修磨天然金剛石刀具宜選用青銅結合劑砂輪,其磨削效率適中且不易造成刃口崩裂;立方氮化硼刀具則適合樹脂結合劑砂輪,可通過柔性磨削減少刃口熱損傷。砂輪粒度需根據刀具精度要求調整,粗磨階段選用 80-120 目砂輪快速去除余量,精磨階段換用 200-400 目砂輪保證刃口粗糙度。
裝夾方式的優化是修磨精度的基礎。針對玻璃刀常用的圓片形刀片,需采用專用夾具實現徑向定位,通過三點支撐消除刀片翹曲影響,夾具與刀片接觸部位應墊覆紫銅片避免壓傷刀體。對于帶柄式玻璃銑刀,需利用刀具磨床的頂尖孔定位系統,確保刀具軸線與砂輪主軸的同軸度,裝夾后通過千分表檢測徑向跳動,控制在 0.005mm以內方可進行磨削。
磨削參數的匹配直接影響修磨質量。砂輪線速度應控制在 15-25m/s,過高易導致刀具刃口過熱產生微裂紋;進給量需采用階梯式調整,初始接觸階段以 0.002-0.005mm/r 的微量進給避免沖擊,穩定磨削階段可提高至 0.01-0.02mm/r。冷卻系統需采用高壓霧化冷卻方式,將切削液精準噴射至磨削接觸區,流量控制以覆蓋磨削點為宜,防止玻璃粉末附著影響磨削精度。
刃口質量的檢測與修正不可少。修磨完成后,通過工具顯微鏡觀察刃口形貌,確保無崩刃、鋸齒狀缺陷;利用激光測徑儀檢測刀具直徑尺寸,與標準值的偏差需控制在 ±0.01mm范圍內。若發現刃口存在微小缺陷,可采用羊毛輪進行5-10 秒的拋光處理,既能去除毛刺又不影響刃口角度。
通過砂輪匹配、精準裝夾、參數優化和質量檢測的協同配合,刀具磨床可有效恢復玻璃加工刀具的切削性能,延長刀具使用壽命,為玻璃精密加工提供可靠的工具保障。